当前位置:首页 随州新闻 广水 正文

广水青年农民冯明勋改装拖拉机获三项专利

2010
06/03
16:24
3675
[b]青年农民立志驯服“铁牛”[/b] 在广水有个奇人,他就是十里办事处观音村青年农民冯明勋。由于他执着地“鼓捣”手扶拖拉机十五载,并获得了三项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在当地小有名气。 “我家的手扶拖拉机采用小冯鼓捣出的新技术改装后,工作效率是过去的两倍!”今春备耕时节,同村村民闵光荣高兴地说。据介绍,目前当地已有100多位农机手采用了他发明的新技术,大家纷纷表示“效果不错”。他们所说的新技术就是冯明勋发明的“尾轮操纵踏板前置式手扶拖拉机”技术。该项新技术于去年11月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这是冯明勋获得的第三项国家专利。 原来,广水属山区、丘陵地带,由于许多农田面积较小、形状复杂、交通不畅,一些手扶拖拉机虽然能够应用于耕作,但其机动性、适应性十分有限,特别是转向非常困难,在很多情况下还不如用牛省事高效,而四轮拖拉机则更不适应于这些农田的耕作。冯明勋决定制作出一种更具灵活性,更加适应山区农田耕作的拖拉机。 [b]初中文化获得三项专利[/b] 小冯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犟”劲,初步设计好图纸,就在自家的手扶拖拉机上“敲打”开了。然后将相关部件制作、安装好后,便将拖拉机开到田里试车,发现不足后再回家改进,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为止。有时为设计、制作好一个部件,往往要试车20多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种驱动型反相位转向拖拉机终于制作成功。有关专家鉴定后认为,冯明勋开发的这种实用新型拖拉机,可提供比手扶式拖拉机更好的田间机动性能和操作灵活性能,能轻松灵活滑移转向,并且有在大转角转向状态下,尾轮和犁沟配合良好的特点,能够较好地解决山区、丘陵地带农田机械化耕作困难的问题。在广水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冯明勋将自己的这一研究成果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专利,并获得了授权。 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专家的认可,冯明勋信心倍增。他再接再厉,又开发出一种新式的拖拉机浮动拉杆操作系统。该项技术于2005年5月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授权。2007年,冯明勋发明的“二轮或三轮驱动型反相位转向三轮拖拉机”技术获得了广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b]专利技术寻求生产厂家[/b] 冯明勋在生活上非常节俭。现在仍和母亲、弟弟住在几间旧房子里,家里也很少添置新家具。但在购买改装拖拉机需要的设备和器材时,他却很大方,2000多元的电焊机,800多元的切割机……只要是为了“铁牛”,他会毫不犹豫地买回来。15年来,他先后投入近10万元来研发新型拖拉机技术。一些亲友感到不解,好心地劝他:“你把种田赚来的几个辛苦钱都用在那些破铜烂铁上,也没看你赚来更多钱,划不来,不如出去打工算了!”他听到后总是憨厚地一笑:“虽然没赚到钱,但是很有乐趣啊!”说完,依然埋头敲打他的那些“铁疙瘩”。 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实践,冯明勋俨然成了闻名遐迩的驯“牛”专家。各种型号手扶拖拉机的构造、部件,他都烂熟于心。村邻们的“铁牛”出了毛病,经常请他前去修理,很快就能“手到病除”。应山城区的一家农机经销商也慕名聘请他为农机技术员。 对于自己最看重的三项专利技术,冯明勋现在还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希望能够和有关生产厂家合作,把这些专利技术尽快转化应用推广,为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 随州日报社 发布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Notice: Part of the content of this site is submitted, published, edited and uploaded by netizens. This site only provides an exchange platform for such works,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their copyright. If you find any works on the website that infringe you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and we will modify or delete them in a timely manner.
网友评论 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所有评论
还没有人对此发表评论!
登陆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