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随州新闻 随县 正文

路通车畅——曾都农村“路站运一体化”建设工作纪实

2010
06/04
12:01
3736
近年来,曾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路站运一体化”建设进程,“把公路修到农民家门口,把站棚建到农民家门口,把班车通到农民家门口”,为群众创造安全、便利、舒适的出行环境。 [b]修路[/b]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一条条通村公路串联起一座座沉寂的大山和一个个偏僻的村庄,方便了群众出行。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是洛阳镇农民出行难的真实写照。洛阳镇是全国闻名的银杏之乡,年产银杏叶1500多吨。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市场信息不灵,许多农民收回来的银杏叶或滞销或低价贱卖。为此,洛阳镇一直把“村村通”工程作为解决群众出行难、促进农民致富的突破口,加快实施。目前,该镇通村水泥路已达127公里,村民还沿通村公路开办“农家乐”30多家,增加了收入。 近年来,曾都镇、村两级建设通村水泥路的积极性高涨,他们加大投资投劳力度,形成了“全社会办交通”的热潮,农村公路路网建设不断提速。 2008年底,曾都已实现通村水泥路“村村通”目标。从2009年起,该区修通村与村之间的水泥路,连接“断头路”,连网成片,提高通村公路通达水平。至2009年底,该区共投资1.63亿元,通村水泥路已达264条、817.8公里,形成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 [b]建站[/b] “终于能像城里人一样,坐在车站里等车了。”在府河镇农村客运站,该镇严家畈村80多岁的王大爷深有感触地说。 与农村公路快速发展相比,曾都的乡镇客运站点建设却显得相对滞后。该区交通运输部门经调查研究,认为府河镇地理位置优越、道路交通便利、过往车辆较多,适合建立一座五级农村客运站。 经过选址、规划和征地拆迁工作后,府河镇农村客运站建设于2006年正式启动,2007年底建成。该站总投资50万元,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配置了停车场、候车室、站务员室、驾乘休息室、无障碍通道、公共厕所等设施,日客流量达580余人次。 按照“公路修到哪里,站点就建到哪里”的思路,曾都又在人流量相对集中、便于乘客上下的地段兴建候车亭。对候车亭地面进行水泥硬化,硬化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同时,在交通便利地段、公路一侧设立招呼站,站牌上标明本站名、起止站名、客运班线,为群众乘车指定了位置。 截至目前,该区共投资160余万元,已建成五级农村客运站2个、候车亭54个、招呼站120个,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民乘车难、候车难问题。 [b]通车[/b] “这一天,我们可盼了好多年了。”4月29日,对万店镇双河村村民来讲,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双河大桥竣工通车,万店镇至双河村的通村客运班车首次启运,至此曾都154个行政村客车通车率达到100%。 曾都按照 “引导、培育、发展、规范”的思路和“村口始发、程序简化、通村达户、平安到家”的服务理念,积极开拓发展农村客运市场。 该区交通运输部门积极为农村通村班车从业人员办理从业资格证,减免培训费,减半征收车辆检测费。去年,该区共为车主发放运业引导资金8.64万元,发放燃油补贴191万元。同时,对客运车辆实行统一标准、循环发班、定时定点、统一票价的管理方式,严厉打击“黑车”非法营运行为,维护农村客运市场的良好秩序。 目前,该区已建成农村客运班线32条,购置客运班车59辆,平均日发班车118班次,逐步形成了以乡镇为中心、连接干线、辐射村组、上通城区、下达村户的农村交通网络。曾都 “路站运一体化”建设,方便了群众出行,活跃了农村贸易,推动了该区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 随州日报社 发布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Notice: Part of the content of this site is submitted, published, edited and uploaded by netizens. This site only provides an exchange platform for such works,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their copyright. If you find any works on the website that infringe you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and we will modify or delete them in a timely manner.
网友评论 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所有评论
还没有人对此发表评论!
登陆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