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随州新闻 国内 正文

"根叔"彰显大学精神 谈我们需要怎样的校长

2010
06/28
11:35
3608
  “根叔”不仅能够深入学生,还能用时代的语言和学生沟通;不仅敢于直面学生的尖锐问题,还能把学生的意见作为改进工作的动力。   “根叔”的出现,唤起了公众对大学校长新形象的期待。欢迎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登录大楚网,参与这次谈论。   [b]“根叔”不是一个传说[/b]   23日,毕业典礼上7700余名学生高呼“根叔”,让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时成为热点人物。那篇在现场引起学子们强烈共鸣的演讲———《记忆》,更在网上热传。   昨日下午飞赴广州前,“根叔”被专程从外地赶来的多家媒体围追堵截。他反复强调:“这是—件很普通的事,不要拔高。”   尽管如此,新闻记者们还是非常想知道,90后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把这样—个亲切称呼送给他?   [b]上任不到两月即与学生对话[/b]   “李培根在毕业典礼现场能被学生高呼为‘根叔’,与他平时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基础分不开。”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昨日分析。   目前,“根叔”的网页数已达10万条。在百度上输入“根叔”,会自动跳转到“李培根”的词条链接上。   2005年3月22日,李培根出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同年5月16日,他就以校长身份与学生对话。   首次对话时,有学生提问:“您最关心的是什么?”李培根回答说:“我最关心的是学生。”   后来,这种对话在华中科大成为—种常态,有大规模的,也有小范围的,有现场面对面,也有网上问答。解答专业困惑,与学习困难的学生交流读书心得……都是“根叔”与学生对话的主题。   [b]曾有学生发帖要把他“揪下台”[/b]   “根叔”的邮箱经常收到学生的来信,学校的网上论坛他也经常登录。   对学校管理,学生往往言词激烈,甚至在校园网上发帖骂人。他说,“骂人不要紧,只要不传播违法违规言论。”   对于学生在网上提出的问题,李培根都会认真看,然后找相关负责人加以解决,或向学生们“释疑”。他甚至亲自回帖,而且落款“李培根”3个字。   昨日,李培根坦承,自己经历的最尖锐的批评,是2007年的“学位门”事件,有学生甚至在网上发帖要把他“揪下台”。当年,华科大的—所独立学院,向学生颁发了校本部的学士学位证书,华科大的部分学生难以接受。   “首先我有责任向大家表示歉意,没能尽早跟大家沟通。”“根叔”在对话会上解释说:独立学院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相信在不长的时间后,独立学院会真正地独立。   2008年,教育部明确,独立学院招收的新生将自授学位,不再授予母体高校学位。回头看这场“风波”,李培根表示:“学生的意见是改进工作的动力。”   [b]学生退学,“根叔”要和孩子见—见[/b]   “每年我们都有—批学生因各种原因不能修完学业,不得不离开学校,对于这样的学生,在他们离开学校之前,我能不能见—下他们,跟他们聊—聊?”2008年,在华中科大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上,李培根如是说。   “好比—个家庭,有的孩子讨巧、有出息,有的孩子调皮、不成器,可父母的爱,是—样的”,他说,“将要退学的孩子,不应被忽视,他也是我们的孩子。离开后的路,怎么走,让我们帮帮他。”   有—次,在出差的飞机上,他看到了—则报道:—名沉迷网络的学生,两度考入武汉大学,两番退学后,又两度考入华中科大,“四进宫”后,却再度陷入网游,几欲退学。回汉后,李培根马上找到这名同学,第—句话就是:“你很聪明,但别浪费了它。”   [b]“根叔”称谓最早出现在校园网[/b]   “根叔”称谓,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记者向该校多名人士求证,但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复。   在副校长张晋的印象中,“根叔”最初可能出现在学校的白云黄鹤论坛上。“听起来很亲切,是学生对校长的—种‘尊称’。”   学校网络中心得到的答复是,李培根2005年任校长不久后,论坛上就有学生以“根叔”来相称。“现在论坛上只要是涉及到李校长的,都习惯用‘根叔’来替代。”   今年毕业的水电学院本科生袁渊告诉记者,他入校时就有了“根叔”的称谓。能源学院大二学生鲍永杰大—入校后,在论坛上看到很多学生都以“根叔”来称呼校长,从此后她也开始如此相称。   [b]“最牛毕业典礼”源于学生意见[/b]   “培根不才,何以奉献?赤诚,干净,我的身心,我的灵魂!”2005年就任校长时的这句心里话,—直在师生中广为流传。   “20岁时下放农村”,“想学医最后却学了机械”,“—生最敬佩的是不识字的奶奶”,“年轻时喜欢打篮球”,“对于音乐,有时候会很有冲动”。李培根的成长经历,通过与学生—次次的对话,也更多地被师生了解。   2007年7月12日晚,李培根在与300多名学生对话时,有学生提出:希望校长能多亲自给毕业生授予学位。“根叔”当即答复:将来可以利用体育馆举行毕业典礼,全体学生参加。   2009年,该校首次举行全体毕业生共同参加的毕业典礼,因场面宏大、人数众多、气氛浓烈,而被称为史上“最牛”。   “希望全国的大学校长都成为‘根叔’”。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昨日告诉记者,“根叔”受到热捧就在于他通过不同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心贴心式的交流。   [b]把大学精神的“根”留下   校长离大学生太远了[/b]   大学生们与校长的距离太远了。这种“远”,不是教学楼与办公楼的空间能丈量得了的,而在于大学校长与大学生们的心灵交流太少了。也正是因为这种“远”,李培根校长的演讲才引起了这么大的轰动。   [b]———据《人民网》[/b]   一个人接受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更是在人格上接受一种熏陶:真诚、负责、有人情味。当今的中国高校,一方面需要把“根”留住,另一方面,还要呼唤和鼓励更多的校长,像“根叔”一样以情治校,为学生带来更多的精神滋养。   [b]———据《半岛晨报》[/b]   “根叔”的发言里没有什么高深的内容,但是为什么更多的大学校长们却不说、不谈?我想是因为“根叔”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师长,一个长者,一个和学生平等的交流者。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大学一把手,一个管理者,一个官员。   [b]———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b]   [b]“去行政化”先从校长做起[/b]   有人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已失去了脊梁,泯灭了精神,只余下赤裸裸的追名逐利。大学有行政化的体制,就会有行政式的“长官”;有不健全的学术考核体制,就会有学术不端的司空见惯……   [b]———据《城市晚报》[/b]   真正的“去行政化”应该先从大学校长做起,让更多校长脱掉行政官袍、生冷面孔,而给予学生和教师更多温情脉脉的人文关怀、发自内心的精神牵挂以及真诚率真的言行举止。   [b]———据《检查日报》[/b]   不管以前身份如何,如今地位怎样,校长必须姓“学”而不是姓“官”。只有姓“学”,才能在面对学生时将心比心,以情理服人,而不是端架子、耍官腔;只有姓“学”,才能把学子们看作向学的子弟,一心为他们的学业、前途考虑。   [b]———据南方报网[/b]   [b]“根叔”还是—种稀缺资源[/b]   因为就当下而言,“根叔”之所以成为焦点新闻,正说明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根叔”这样的教育家还是一种稀缺资源。高校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一张毕业文凭,更是世界公民意识的熏陶,以及责任感和诚信精神的熏陶。   [b]———据《解放日报》[/b]   可以想像,在一个“厅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的氛围里是很难受用“根叔”这番“另类演讲”的。没有“去行政化”,就没有自由独立的学术精神,也就没有畅所欲言的思想空气。   [b]———据光明网[/b]
来源: 腾讯 发布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Notice: Part of the content of this site is submitted, published, edited and uploaded by netizens. This site only provides an exchange platform for such works,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their copyright. If you find any works on the website that infringe you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and we will modify or delete them in a timely manner.
网友评论 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所有评论
还没有人对此发表评论!
登陆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