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现代都市气派的城南新区
经济实力提升
地级随州市成立十周年,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4.14亿元,比2000年增长两倍多;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6亿元,比2000年增长2.6亿元。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汽车机械、医药化工、食品卷烟、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在改革重组中焕发生机,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油连续7年增产、农业效益持续增长、农民连续10年增收。特色农产品增势强劲,外向型农业加速发展,2009年食用菌总产量3.46万吨,比2000年增长3.3倍;农产品加工出口创汇40064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29倍。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仓储超市、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发展较快,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主导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跻身全国前列。
关键词点击
●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2008年3月2日,随州市正式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 “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2009年,随州产销汽车4.4万辆,产值首破100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8.3倍和12倍。
●香菇
十多年间,随州的香菇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到创汇农业的跨越。年产量由2000年的7829.6吨,增长到2009年的21082吨,2000年至2008年共出口创汇4.2亿美元。
●规模企业
近几年,随州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涌现出了一大批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广阔的规模企业,2009年,全市净增规模工业企业40家、总数达到549家,其中亿元企业69家。
●工业园区
近几年,我市大力招商引资,强化产业集聚,园区建设方兴未艾,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大随州科技园等一批工业园区成为工业的重要增长极,极大地拉动了我市经济发展。
●多晶硅
2010年8月10日,历时近两年、投资13亿元建设的湖北晶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晶硅项目一次投料,试产成功,标志着随州工业站上了更新更高的起点。
齐星公司现代化的汽车生产线
社会事业进步
十年来,我市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由10年前的2家发展到30多家。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气象一新,“两会制”、“两考制”、“逢四说事、有话就说”等新举措引起全国关注。
交通、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09年通车里程183.4公里;随州城区电网改造完成。
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教育从零到初具规模,建成随州职业技术学院、随州技师学院,职教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及时果断处置了非典、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一批突发公共事件,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不断提高。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市博物馆、图书馆免费接待市民及游客90多万人次。建设了一大批城市功能项目。
关键词点击
●两考制
2009年,随州曾都区南郊党工委首推“两考制”,即对基层现任 “两委会”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民主座谈、理论考试、党工委票决”五个方面的百分制量化考核,其中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和民主座谈为基层考核,理论考试、党工委票决为上级党组织考核,统称为“两考管理机制”(简称“两考制”)。
●通村公路
2005年,我市通村公路建设正式启动,目前全市通村水泥路达到5450公里,所有行政村都通了水泥路,通村公路建设正在向新农村居民点、自然湾延伸。
●高速公路
2002年11月,汉十高速开工建设,结束了随州无高速公路的历史,目前,境内有汉十、随岳、麻竹三条高速建成或在建,2009年通车里程达到183.4公里。
●4A景区
2009年,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和大洪山玉龙温泉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我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
●一湖两岸
近几年,我市投资4个亿兴建了白云湖二级闸坝、“一湖两岸”20公里亲水观光带,白云湖及其两岸成为集生态、观赏、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滨湖风光带,成为市民的乐园、随州的一大亮点。
●城南新区
城南新区成立于2008年,是荒坡中“长”出的新城。新区地处一湖两岸风光带南岸,已建成的重大项目有市委办公楼、市政府办公楼、凤凰大酒店等,正在建设的重大项目有波导大桥工程、随州碧桂园二期等,是随州城市现代化的精彩之笔。
发展活力增强
十年来,我市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突破口,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继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过百亿元之后,2009年又突破200亿元大关,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8.7亿元,比2000年增长 8.4倍。项目建设成效明显。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4402万美元,而2000年实际利用外资仅为53万美元。
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扩大对外贸易,实现了以农副产品为主体向农副产品、汽车机械、电子信息、轻工服装多元化发展的转变。2009年,在全国、全省外贸走跌的大背景下,我市对外贸易逆势上扬,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
园区建设方兴未艾,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位次靠前,对增强全市发展后劲起到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点击
●寻根节
随州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城市名片的大手笔,去今两年连续举办两届寻根节,规格高、影响大,已成为凝聚海内外华人的重要载体、连接两岸同胞的重要纽带、宣传湖北的重要平台。
●全民创业
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有效刺激了民间投资热情。2009年当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9328户,日均诞生“老板”25.6个,其中新登记个体工商户7614户,比上年同期增长51.9%。
●外贸出口的“随州现象”
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中国出口普遍下降,随州出口却逆势上扬,当年外贸出口4.65亿美元,同比增长38.1%,位居全省第一。对此,湖北省商务厅称之为“随州现象”。
●高新技术企业
成立地级随州市以来,我市引进和培植了波导随州公司、武大随州科技园、齐星公司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形成了电子信息、专用汽车及零配件、风机制造等一批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的优势产业群,成为支撑全市经济的支柱板块,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驰名商标
2009年,“齐星”和“大力”两家企业获得 “中国驰名商标”,实现我市“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目前,随州市发展注册商标2300件,创立湖北省著名商标36件。
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
人民生活改善
地级随州市成立十年,城乡居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461元和5457元,是2000年的2.7倍、2.3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253.91亿元,比2001年增加200.99亿元,增长379.8%。
城市低保达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基本实现集中供养,农村特困救助和城乡医疗救助全面实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2009年,五项基本保险扩面新增5.1万人,参保总数达到68.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4.2%,累计发放住院补贴近2亿元。
住房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安居工程加快建设,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住房公积金覆盖面不断扩大。
关键词点击
●私家车
近几年,随州市民拥有私家车数量与日俱增,家用汽车成为城区居民家庭主要耐用品之一。2005年,每百户城区居民仅有1辆家用汽车;到2009年,每百户城区居民已有5辆家用汽车。
●健身舞
每天早晚,随州城区、乡镇,到处可见城镇居民在公园、广场、街道旁,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娱乐健身,成为地级随州市全民健身场面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家庭食谱
十年来,随州城镇居民饮食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膳食结构更加合理,主食消费下降,副食品消费上升。城乡居民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2000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6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7.36%;2009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8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44%。
随州的一天
地级随州市建市十周年,成果丰硕。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天一天地努力、一次一次地积累而成。每天,我们都在生产;每天,我们都在消费;每天,我们都在从事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地级随州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正是由此而来。
策 划:刘永国 桂运东
文字/图表:陈创新
摄 影:孙洪涛 李文军
版面设计:陈创新
数据来源:随州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