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随州市成立的十年,是广水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在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产业化竞争、集约化发展、外向化拉动、城镇化带动战略,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17亿元,财政收入7.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18%、47.1%。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科普示范市、双拥模范城、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市、中国民间书法艺术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之乡等多项称号。
这十年,是广水经济发展大提速的十年。始终坚持“一主三化”方向,树立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理念,培育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围绕打造“两大百亿产业集群”,引导各种要素向优势产业聚集,形成了以机械制造、金属冶炼、医药化工为主的产业集群,风机产业年实现产值近40亿元,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县市之首,被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成长型产业集群。2009年全市规模企业达171家,规模工业总产值达119亿元,年均增长18%,工业占GDP比重由9.7%提高到36%。围绕打造百亿农业产业大市,着力培植生猪、食用菌两大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规模龙头企业达43家,其中省级4家。2009年,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围绕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振兴大贵寺,建设中华山,开发徐家河,打造了“辐射200公里、车程2小时、休闲度假2天”的特色旅游品牌。
这十年,是广水对外开放大突破的十年。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对外开放纵深发展。全力推进大招商,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了一批战略投资者。近年来,全市引进到位资金7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新增外资企业32家,外贸出口、利用外资实现翻番。主动融入大武汉,围绕打造大武汉的工业配套协作基地、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全面推进市厅合作、院企合作、企企合作。2010年2月,广水被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为武汉城市圈观察员。致力打造大园区,坚持“项目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思路,筹资5亿多元打造十里工业园、开发区温州工业园、杨寨冶金工业园 “三大百亿园区”,共落户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130多个,总投资达40多亿元。
这十年,是广水基础设施建设大提升的十年。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实现大改观。按照“建设新城区,完善老城区”的思路,拉开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近年来,筹资20多亿元实施了80多项重点市政工程,打造了滨河公园“一河两岸”景观带、印台山城市公园等一批亮点,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区面积由10平方公里拓展到2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24万。坚持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加快路网、电网、信息网向农村延伸,等级公路达2000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大力推进北三镇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整合涉农项目资金3亿多元集中投入试验区水、电、路、讯、田建设,实施了水库除险加固、高产农田建设、农网改造、饮水安全等一批亿元工程,投资38亿元的麻竹高速顺利开工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郝店镇被纳入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严家湾村、东河村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这十年,是广水社会事业大繁荣的十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大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科教兴市,基本普及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蓬勃发展,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50%。突出文化名市建设,推进文化与经济融合,打造了全国民间书法艺术之乡、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之乡“三乡”文化名片。大力创建平安县市,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坚持社会保险与困难救助并举,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保障体系,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被评为全省平安县市。
十年风华,蓄势再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高举发展大旗,始终突出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力争经过5年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工业经济、财政收入“三个翻番”,奋力推进新一轮战略跨越。
广聚活水,与时俱进,鄂北明珠闪耀荆楚;频举善政,继往开来,广水明天更加美好!
(中共广水市委员会 广水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