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近年社会上很流行的一种说法。而在曾都区铁树学校,提起李泽惠老师,许多她教过的学生及其家长,都认为“好老师胜过好妈妈”。因为在他们眼中,李老师比妈妈们还贴心!
既是好老师 也是亲妈妈
年近50的李泽惠老师,是今年教师节被曾都区表彰的十位“师德标兵”之一。在家里,她是一位称职的妈妈。唯一的儿子在她的教育下,去年从重点大学一毕业就考上了公务员;在学校,李老师同样疼爱自己的学生。学生父母不在家时,李老师总会把他们叫到自己家中,给他们做饭,辅导他们做作业。
2006年冬日的一个下雪天,父母离异、仅靠姥姥卖早点维持三口人生活的三年级学生赖小雨,还穿着一双露着指头的破球鞋。李老师担心别的小同学歧视她,便悄悄地买了一双红棉鞋给孩子换上;儿童节那天,为了让小雨不再眼羡别的小朋友的花裙子,李老师又买了一条花裙子送给她。
2008年的一天,学生徐润禹的父亲在外地受重伤,母亲必须离开年幼的他去照顾爸爸。身心受到强烈刺激的徐润禹,在姑妈家整整哭了一上午。身在远方的妈妈两头牵挂,万般无奈之下,试着给李老师打了一个求助电话。当晚,李老师便把他接到了自己家里,照顾他吃饭、睡觉。四十多天后,徐润禹的爸爸病愈而归,家长拉着李老师的手说:“有你这样的好老师,真是孩子们的福气。”
去年在一次课堂上,李老师看到学生秦思洋的手冻得像包子一样,心疼极了。于是她买来冻疮膏,轻轻地为小思洋擦上。开学了,别的小朋友早上都有牛奶喝,而家境贫困的小思洋只能在一旁巴巴地看着。这一切,都看在李老师眼里。望着这个仅靠母亲六百元的微薄收入而过生活的孩子,李老师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思洋订了一份学生奶。“我当时不知道,还以为是自己犯错误了李老师要批评我,直到到了她家后才明白,原来是李老师给我买了一箱牛奶,说要给我补充营养。”在小思洋心中,李老师就是亲妈妈。
只有差老师 没有差学生
李老师深信,只有差老师,没有差学生!因此,她每接手一个班级,就会先对每个学生的兴趣、家境等进行细致的摸底,尤其是对成绩不好或表现稍差的学生重点家访。她认为,越是不可爱的孩子,越是需要爱。
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不亚于学校教育,而通过家访,李老师发现所带的每个新班都有近五分之一的家庭是离异或问题家庭,近十分之一的家庭是留守儿童家庭。这些孩子大都跟着爷爷奶奶过,由于从小就缺少应有的父爱和母爱,致使他们慢慢形成了孤僻的性格,不愿与同学们交流,对班级活动也没有热情;而那些在孩子身边的父母,对孩子教育也存在着许多的误区,只注重孩子学习成绩,往往忽略了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此,李老师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方面,李老师开始钻研儿童心理学,以便更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动态;另一方面,李老师坚持每学期都要召开一至两次学生家长座谈会,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和错误都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平时更是经常与学生家长促膝长谈,交流教子心得,把自己在教育学生和自己孩子中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经的爸爸妈妈们。
构建新平台 博客促沟通
为了构建一个可以让老师、学生、家长三方相互交流的新平台,在三尺讲台上站了整整26个年头的李老师想到时下流行的博客。于是,她这个计算机门外汉开始苦苦钻研相关知识,白天没有时间,晚上总是熬夜到一点多。不懂的地方,找年经的老师请教。 一个多月后,她所任教的四(4)班网络班级建成了,首页开设有“班级论坛”、“班级相册”和“家校联系本”等八个栏目。可是李老师这个做过两次结肠手术的癌症患者,一下子瘦了十来斤。
不久,这个网络班级就成了学生们倾吐苦恼、寻求帮助的空间,也是老师、家长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桥梁,为他们答疑解惑、指引方向。学生们将平时不敢当面对老师和父母讲的烦恼和心事,写在博客上,老师和家长看到后及时回复,提出意见供学生参考。李老师引导家长利用网络班级与学生交朋友,很多家长受益匪浅。
同时,学生们常在博客上写网络日记,李老师每晚总会细心阅读并加以批改。令李老师意外欣喜的是,学生们的写作水平都提高了不少。2009年她带的三年级学生邓柯涵的游记还被“三人行”网站首页推荐。而李老师也在当年知行中国网络班级培训中荣获“创建三人行优秀网络班级”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