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肉渣收集起来 闲暇时间利用起来
北郊农民变废为宝养鲶鱼亩收万元
本报讯 记者陈晓林报道:抛下一块猪肺,平静的池塘一下子“沸腾”起来:一条条黑色的鲶鱼游过来,拥挤着、争抢着、撕咬着从天而降的美食……
这是记者9月12日上午,在曾都区北郊周家寨村看到的景象。正给鲶鱼投食的是该村7组村民龚成斌。他介绍,鲶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肉市、鱼市上废弃的动物内脏,恰恰是它的“美食”。“养殖鲶鱼,正好变废为宝。”龚成斌笑呵呵地说。
“别看这个池塘小,一年的收入上万元哩!”龚成斌已经在五眼桥市场卖了11年鱼,但养鱼还是近3年的事。他介绍,鱼市经营的时间主要在上午10点以前,之后就清闲下来了。闲下来的时间干点啥呢?2008年4月,闲不住的龚成斌在老家承包了17亩水面养鱼,并拿出其中1亩试养鲶鱼。
“鲶鱼的适应性很强,贪食易长,经济效益很高。但是,每天都要给鱼喂食,投劳较多,人要勤快才行。”龚成斌指着池塘里正在抢食的鲶鱼说,“这一批是5月份投的苗,现在每条长到了1至1.5公斤,正好上市。整个池塘里估计有2000公斤,就是按批发价销售,也有1.2万元收入。”
养了3年鲶鱼,年年有收成,但也年年有教训:2008年,他把鲶鱼养成了每条4公斤左右的大鱼,结果市场上“喜小不喜大”,只好降价销售;去年秋天,由于忙着装修房子,还剩五六百公斤成鱼没有及时处理,寒潮一来,全冻死了;今年5月,买鱼苗的时候,由于中转时间过长,鱼苗损耗率超过了正常值。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龚成斌成了一名“鲶鱼通”,他不仅了解鲶鱼的习性和放养密度、饵料投放等日常管理技能,还掌握了鲶鱼市场行情的基本规律。龚成斌表示,他十分愿意向有意养殖鲶鱼的乡亲传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