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王艳梅报道:蜱虫致病元凶初步被认定为“新型布尼亚病毒”。近日,记者从市疾控防治中心了解,我市目前没有接到蜱虫叮咬致病病例,且该病可防可治,治疗蜱传疾病并不比感冒难,市民不必恐慌。
布尼亚病毒存在于自然界,而蜱虫自身有抗体,携带该病毒不会对其产生影响。但人被叮咬后,由于缺少抗体,就会被病毒感染,从而致病,人与人之间并不会传染。近年,我市乡镇中部分农民曾发生过蜱虫叮咬病例,主要集中在随北灌木丛、杂草茂盛和家畜动物聚集地区,今年尚未发现该病例。
据了解,我市疾控中心去年开始就已成立专班,24小时值班制,设立12320应急电话,专门应对类似于蜱虫叮咬致病等突发情况。今年5月,国家疾控中心和省疾控中心多次来我市设立预防治疗蜱虫叮咬培训班,对各乡镇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同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向广大农民宣传预防和治疗相关措施。
专家提醒,被蜱虫叮咬后会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等症状,与病毒性感冒症状十分相似。出现上诉症状时一定要注意自己是否与蜱虫接触过,有助于医生对症诊治。
市疾控中心建议广大市民,双节长假在即,外出游玩时应穿长袖衣、裤,避免直接坐在草地、树木下。裸露的皮肤表面可涂抹驱虫剂,如常用的避蚊液 (2岁以上年龄者使用),对蜱虫可维持6~8小时有效。在野外住帐篷露营时可在帐篷周围使用适量卫生杀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