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渠道有多少?
——我市工业经济观察与思考之五
本报记者 毛传荣 见习记者 王艳梅
9月10日,冰姿服饰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该公司总经理韩继雄介绍,公司加工的服饰供不应求,生产量每年以30%的幅度递增,5年间便成长为年产值达1.4亿元的规模企业。他坦言,虽然公司发展很快,但由于资金短缺,只能进行贴牌加工,难有突破性发展。如果银行增加贷款1000万元,就可创立自主品牌,实现年产值翻番,年利润增加3-5倍。
据了解,冰姿公司目前以独资形式经营,除向银行贷款外无其他融资渠道。今年,该公司被评定为2A级信用企业,授信额达2000万元,但仍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有这种苦恼的不止冰姿公司。市经信委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市491家规模企业资金缺口高达30亿元;全市重点调度的50家规模企业中,26家资金紧缺,缺口为8亿元。规模企业尚且如此,众多小企业的资金困难便可想而知。市招商局有关人员介绍,部分招商引资企业创立之初信心满怀,但开工后便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融资渠道不畅,生产经营举步维艰。资金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对此,金融部门又是怎么看的呢?中国人民银行随州中心支行行长田光武曾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座谈会上公布了一组数字:到今年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00.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1.03亿元,贷款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工业贷款余额41.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65亿元,增长48.78%;1-6月,累放工业贷款12.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02亿元,增幅达97.7%。这说明我市金融部门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力度在加大,但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比仅37%,远落后于全省,信贷投放有相当大的空间。
一方面是银行有资金贷不出,另一方面是企业贷款难。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中国人民银行随州中心支行副行长兰家彬认为,从本质上讲,银行也是做生意的,不过经营的是货币,吸储是基础,其效益来自放贷。目前,我市银行信贷资金偏好铁路、公路以及基础设施项目,小企业贷款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企业的问题,也有银行的问题。我市信用企业比较少,很多企业粗放经营,家族式管理,信息不对称,无有效抵押,全市授信A级及以上信用企业仅284家。我市经济结构不优,大项目少,知名企业少,银行资金没有可承载的项目。同时,银行贷款有风险控制,有责任追究,条件不具备宁可不贷。而大项目贷款、个人小额贷款,风险相对较小。
我市企业融资难还有一个根本原因是融资渠道单一。市经信委副主任谢军说,我市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受信贷额度和审批手续繁琐等限制,企业贷款要求很难得到满足。为了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我市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上进行了有益探索,成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随州市中小企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全市注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16家,但由于各种原因,实际运作的仅三四家。
如何畅通融资渠道,破解融资难题?谢军认为,要大力扶持、培育市场主体,激活民间资本创业、兴业;健全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搭建起银行与企业的信贷平台;改进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融资产品,满足工业经济多元化融资需求;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增加信用企业数量,提高授信额度,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