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许享红 徐王俊 实习生李方
9月15日全省扩大开放工作会议上,随州获“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单位”殊荣,成为6个获此奖的市州之一。
开放随州,外贸出口功不可没,今年1至8月我市出口4.32亿美元,居全省第三,增幅54.8%,随州外贸成了加速工业兴市的强大引擎。
外贸出口的“随州现象”
6年前,双龙公司首次将触角探出国门,出口了两台混凝土搅拌车,实现随州历史上第一次机电产品创汇。这次“吃螃蟹”,掀开了我市外贸出口的新篇章。
2008年,当国际金融风暴来袭,全球贸易暴跌,随州出口却逆势上扬,增幅60%,被省商务厅誉为外贸出口的“随州现象”。
开拓国际市场,主体是企业。2000年我市自营出口企业10家,目前已发展到240家。经过多年培育和调优,我市的出口产品由单一的香菇,到目前香菇、机电、纺织,形成稳固的“三足鼎立”之势。出口不仅收获外汇,还促进了全市GDP、税收、就业等增长。
但据分析,我市外贸发展面临着 “内忧外患”:国际上的后危机时代,欧盟“一致对外”的贸易壁垒,国际政治和经济诸多不确定因素;我市出口产品附加值普遍不高,人民币升值短期内压缩出口利润,部分企业外贸网络不健全。那么,逆势强增的外贸出口“随州现象”,怎样才能持续?
转型升级抢占制高点
企业出口产品转型,承担着太多风险,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三友公司是全省扩大开放工作会议表彰的出口先进企业。面对严峻的外贸形势,该公司近两年完成了精深加工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如将香菇脚等原来的废弃料制成的菇粉,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今年1至8月该公司出口6774万美元,在全国香菇出口企业中居第一。
“企业产品不断转型升级,才能掌握市场话语权。”三友公司总经理刘银水说。转型是出口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金融危机促进了行业洗牌,加快了企业升级。
由于转型升级,我市机电、农产品、纺织服装等产品出口,都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
市商务局局长周峰认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研发设计、营销服务是高利润环节,而加工生产环节,是整个价值链中利润最低的,且容易被同行以更低的成本优势取代。目前,全球中低端消费品市场需求量还在持续增加,我市所占的这个外贸市场不能丢,同时要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赢得更多国际市场。
目前,我市食用菌、专汽等主导产业逐步变得“高大强”,太阳能光伏(多晶硅)、化工等产业集聚加快,这为巩固外贸出口的“随州现象”提供了强力支撑。
业内人士认为,我市大多外贸出口企业属劳动密集型,应该通过技术创新、品牌战略等途径,主动向高利润环节靠拢,以便能长期在国际市场中抢占高端地位。
政企同心协力拓市场
今年107届广交会,我市专汽成为一道靓丽风景。齐星、双龙、新中绿等公司展位吸引众多外商眼球,5天签单2600万美元。 这是政府牵头搭台、企业唱戏开拓国际市场的一个缩影,各类国际国 内商品交易会,我市积极组团参展 或观摩。仅2009年,我市就组织40多家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东博会、茶博会、日韩国际食品展等十几
个展会,收获了丰厚订单,开阔了企业视野。
善于“走出去”,是我市外贸出口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是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共同作用的结果,开拓国际市场更是如此。“走出国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采访中,企业家们表达出同样的心声。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已经连续多次上调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这是国家稳定出口增量、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信号。
我市各级政府将“有形之手”深入拓展,先后出台“关于损害企业发展环境‘八不准’”等文件,深入开展百日环境大整治等系列行动;相关部门强化服务意识,不仅宣传外贸政策,还“手把手”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各类外贸人才不断向随州聚集,这都是随州出口路子不断扩宽的重要原因。
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努力开拓,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正敞开胸怀拥抱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