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文军 摄影/文
“我们都是天使,只是降临人间的时候肩膀着地,折断了翅膀。”
有这样一批孩子,他们拥有美丽可爱的笑容、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可是他们却不会站立、走路,甚至连拿东西这样最简单的动作也做不到,他们是脑瘫患儿。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曾都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拍摄了一组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脑瘫患儿照片,被他们的不幸,更多的是被他们的坚强和可爱所打动。
脑瘫康复中心的建成为我市脑瘫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福音。今年6月至8月,市残联邀请省残联康复中心专家对全市0-6岁300余名各类残疾儿童进行筛查,对符合条件、并具备康复条件的贫困儿童予以抢救性康复训练和治疗,目前已有48名听力、言语、肢体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完成了抢救性治疗和训练。
9月3日 “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正式挂牌成立,障碍儿童(脑瘫)早期干预康复训练班也于当天正式开班,首期12名脑瘫儿童在此接受为期3个月的正规抢救性康复训练。每位患儿1万元左右的康复训练费用,大部分由省、市和县(市、区)财政和慈善机构承担。
在康复训练中心,3名来自武汉康复中心的康复治疗师每天对患儿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把孩子放平,先用小手帕盖住头,然后把头“掰”向一边,再用腿压住头、身体,然后“掰”腿、“掰”手,或者用脚压着患儿的脚背或腿训练他们站立或者爬行。孩子们大多不会说话,只能用哭喊来表示他们的痛苦,但是他们表现得非常坚强,每天都在认真坚持着完成各种康复训练。
据康复治疗师龚晓芳介绍,脑瘫康复主要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语言治疗,在不同的治疗室里,治疗师通过推拿、按摩、针灸、电疗、行为分析指导等方法对孩子进行训练:“一年一般要做两个疗程,每个疗程3个月。每天做两次,每次半个小时。每天我们要做康复训练20多人次。”
每个脑瘫患儿的诞生,对于他们的父母和家庭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康复治疗是他们唯一的希望。由于脑瘫患儿大多生活不能自理,为了全天照顾他们,父母中就必须有一位放弃工作。一方面治疗脑瘫是个相当漫长的过程,需要付出远远超过对普通孩子的爱和耐心;另一方面,脑瘫大多发生在优生优育知识欠缺和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高额的医疗费用让许多家庭不堪重负。这些患儿的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来孩子能够生活自理。当一个脑瘫孩子经过长期治疗和康复训练后,终于有一天,第一次开口喊出 “爸爸妈妈”,第一次站起来,迈出第一步,对于他们的父母来说,简直是世上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相 关 链 接
脑瘫又称大脑性瘫痪、脑性瘫痪,是婴儿在出生前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脑损伤,引起以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有的伴有语言障碍、听觉和视觉功能障碍,有一半患儿智力低下。
导致脑瘫的原因较多,一是宫内因素,如怀孕期间,父母、尤其是母亲吸烟、酗酒,长时间受到放射线的辐照、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受到病毒感染等;二是生产因素,分娩时难产、产伤,致新生儿窒息,大脑缺氧,或早产,大脑发育不好;三是后天因素,出生后婴幼儿出现长时间黄疸,严重感染、脑外伤等。这些都可导致脑瘫。现在,导致脑瘫还出现了两种新的原因。一是多胞胎儿童先天不足,二是宠物身上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孕妇。儿童脑瘫有一部分能治愈,但大多数脑瘫患儿只能有所好转,无法完全康复。所以,预防脑瘫的发生是关键。脑瘫康复中心分批对我市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每批有十二名脑瘫患儿在这里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康复训练。
李轶轩正在通过捡球动作训练上肢肌力和手指灵活性。
(李轶轩,7岁,随县唐县镇人,智力基本正常,不能行走。2岁时开始治疗,已花掉16万元。)
“宝贝,别哭!”1岁半的甘雨桐含着眼泪坚持压腿训练。
(甘雨桐,1岁半,曾都区北郊人。3个半月时发现患脑瘫,已花费3万元治疗费。智力良好,目前只能走几步远。)
得到康复训练老师的表扬,3岁的陈龙十分开心。
(陈龙,3岁,曾都区府河镇人,智力良好,不会说话和行走,6个月大时发现患脑瘫,已花费12万元治疗费。)
曾奥博在康复老师和妈妈的帮助下练习爬行。
(曾奥博,2岁7个月,曾都区北郊人。智力正常,能站立,但不会行走。半岁开始治疗脑瘫,已花费8万元治疗费。)
▲沈博文在康复老师的指导下练习站立。
(沈博文,3岁,广水市十里乡人,有轻微自闭症,不会说话和行走。从出生开始治疗脑瘫,先后花费18万元治疗费。)
来康复中心训练2个星期后,4岁的郑东方已经能够站起来了。瞧他的开心劲儿!
(郑东方,4岁,曾都区府河镇人。智力正常,半岁开始治疗,已花费20余万元治疗费,欠债1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