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声轰鸣,塔吊飞旋,5月的宝珠峰顶,建设者们吹响了最后冲刺的号角。景区内循环道路快速推进,慈恩寺二期工程正在进行内外装饰,确保10月份全面建成开光。
大山巍峨,精神屹立。“以干求助、激情创业、扎实苦干、追求一流”的“大洪山精神”,汇聚成跨越赶超的强大气场,成为破解景区开发建设难题的制胜法宝,接连书写奇迹。
大洪山有着辉煌的过去。远在唐朝时期,这里就已是名山古刹,香火鼎盛。继玄奘之后,我国第二个去西天取经的僧人善洪和尚,便来自大洪山上的洪山禅寺。1988年,大洪山和张家界、九寨沟同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发展尤为可期。
2005年,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随州市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奏响了大洪山旅游开发的篇章,复兴大洪山佛教文化、建设养生天堂的重任落在了景区党工委、管委会一班人肩上。
“谁错过大洪山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就是历史的罪人,谁就是大洪山的罪人。”景区党工委书记刘泽富话语铿锵。
围绕“佛教名山,养生天堂”的定位,大洪山的建设者们快马加鞭,迎难而上。2010年,经清华大学古建筑研究院教授王贵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联袂,“传世杰作,不可复制”的大洪山慈恩寺整体规划出炉。
建设资金从哪里来,成为景区建设面临的首道难题。
求人不如求己,大洪山的开发再也容不得耽搁!一期金顶、大悲阁建设项目,预算资金近6000万元,景区一班人多方借款、化缘,筹集起全部建设资金。2011年5月31日,历时13个月,慈恩寺标志性建筑——金顶顺利建成开光,其设计、装饰、体量、单体高度、建设时间创下了五个全国之最。
不等不靠,以干求助,大洪山人的决心和干劲,令世人刮目。2012年底,鄂西圈投与大洪山景区管委会签订补充协议,拟投资10亿元,全面开发大洪山,力争三年将其打造成5A景区。
大洪山一年四季中,三分之一晴天,三分之一雨天,三分之一雪天,这是大洪山景区建设面临的气候条件;海拔千米,道路曲折,场地狭窄,施工量大,这是大洪山景区项目建设受到的硬件制约。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大洪山的建设者们把工地当成战场,自我加压,强力出击,“五加二”、“白加黑”等超常规工作方法在景区建设中全面推行。
慈恩寺二期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景区党工委书记刘泽富亲任指挥长,带上铺盖、带上饭碗,驻守工地,同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慈恩寺建设最高峰,200余人同场作业;场地并不大的宝珠峰顶,将容纳1.2万余平方米的高山古建,景区建设者们开创立体施工模式,山顶石材、装饰、防雷、管网等工程项目部错开时间施工,建设没有间断一天;长达20余公里的四条景区游步道,隐于险陡的山林之中,没有现成的线路,勘测人员硬是用脚踏出一条条线路;游步道建设材料运不进去,工程部从外地引进骡马队,将材料一点点驮进山中。
大景区,小政府,景区管委会推行超级”大部制“,各项工作全面提能增效。景区一个部门对接上级多个部门,一人抵多人用。给“大人物”戴上“紧箍咒”,让“小人物”拥有大舞台。大洪山从不吝啬对优秀建设者的褒奖,让干出成绩的干部有舞台、有地位。
现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原景区农村工作局局长贺道明,2009年来一直驻守在建设第一线,参与了慈恩寺一、二期所有项目建设,从一个农业型干部变成集农业、招商、规划、建设等于一身的全能型人才。现景区纪工委书记、原景区办公室主任覃猛,建设之初担当景区拆迁还建重任,涉及两个村600余户。他带领专班一一走访,听取意见,细致做工作,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建设是凝固的历史。大洪山旅游开发,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
“把今天的景点建成明天的文物”,大洪山旅游开发以对后世和历史负责的态度,甫一开始就高端定位:景区向全国征集规划方案,由清华大学等国内顶尖专家教授担纲设计;邀请中国社科院、湖北社科院、省发改委及鄂西圈的专家、领导来大洪山调研,为旅游资源开发整合鼓与呼;聘请中国佛家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大和尚担任慈恩寺主持,数十位中国佛教界的大德高僧、诸山长老踏步大洪山,遍寻因果,指导寺院建设,确立了大洪山中国佛教曹洞宗祖庭的地位。
“程序服从效率、结论服从程序、超常规不越轨。”施工过程中,大洪山的建设者们坚持“质量第一、速度第一、安全第一”,精益求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传世杰作、不可复制”的理念融入到每个施工细节中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设奇迹,实现一项项创举,一次又一次超越自我。
慈恩寺大雄宝殿建设,在开挖地基过程中,发现古寺庙基脚、碑刻等重要文物,景区随即重新调整设计方案,规划建设地宫,保护并实景展示这些“沉睡”地下多年的文物;
大雄宝殿屋顶装饰工程,原计划使用木材和钢筋水泥构件,但考虑到宝珠峰高寒天气对木材的腐蚀作用,以及使用水泥构件影响建筑整体承受能力,决定用强度更大、质地更轻的段桥铝替代;
山顶黄龙池,是有名的高山圣泉,且一直为景区提供生活、建设用水。景区聘请国内顶尖专家为黄龙池景点设计“把脉”,建设宝珠峰顶雨水收集系统,确保圣泉不断流、不干涸。
向书本学习,向专家请教;向实践学习,向同行请教。“干中学,学中干”,景区开发建设培育了一批古建专家、佛学专家、景区规划专家。
项目建设到哪里,技术力量跟踪到哪里;工程进行到哪里,技术力量就渗透到哪里。一项项现代科技,一个个独特创意,转化成景区建设的精品杰作,聚集成重塑大洪山辉煌地位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