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随州新闻 曾都 正文

走近随城的地下宝藏-随州逐步推进大遗址片区建设

2013
05/29
10:25
2448

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十分丰富,擂鼓墩、叶家山、义地岗古墓群、安居古城址及羊子山古墓群,均属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具有明显的文脉相承性,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今年4月,我市成立了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随州大遗址片区申报工作领导小组,逐步推进建立随州大遗址片区,整合文化遗产资源,系统有效的研究保护,充分展示和利用文化遗存,为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推进“圣地车都”发展战略提供精神正能量。

漂水东岸的曾国故都

近日,在随州经济开发区淅河镇蒋家寨村的一处高台田间,市考古队队长后加升随手在土里拨弄了几下,就拣出一些陶器残片:“这里面的宝贝俯拾皆是呀!”

后加升向记者如数家珍:这些陶片曾是煮饭的器具,这些土块曾是垒起后又用火烧结的土城墙,这些红烧土块里还有碳化的谷物;经考古勘探和试掘,这高台下是一层层的文化堆积层,高台外边有宽达20米的护城河,直通漂水,航船可从城内进入漂水、蟷水、汉水……

这个地方叫庙台子。村民告诉记者,听老人们说,台子上以前有个庙。但在3000年前,这里却是早期曾国的都城所在。证明庙台子显赫身份的,是叶家山古墓群的惊人发现。

在庙台子北一公里的岗地上,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叶家山古墓群,初步勘探1万平方米,发现大小墓葬130余座。目前已发掘63座,出土青铜器、陶器、原始瓷器、玉器等各类文物739件(套),部分青铜器上铭“曾侯”或“曾侯谏”,比已知的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是西周时期的曾国王陵区。许多文字在文献资料中尚属首见,对汉东诸侯封国史尤其是西周早期曾国史的研究是一个重大突破。

叶家山西周古墓群因此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与庙台子相邻的,还有西花园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存。

站在庙台子上,放眼四望,冈峦起伏,田畴广袤,遥想3000多年前,发源于桐柏山南麓的漂水,流经茂密的森林,至此已浩浩荡荡,很快即汇入蟷水,再入汉水。而陆路又可经随枣走廊、南阳盆地,直达中原。于是,我们的祖先,尽得山川之便、田畴之利,繁衍生息,蔚为大观。

当周武王灭商之后,西周王朝为了镇守辽阔的疆土,同时也为了夺取战略物资铜和保护南征通道,把一些姬姓兄弟叔侄从山西、陕西移封至淮水上游和汉水中游地带,建立起随(曾)、唐、蔡、应、息等数十封国,组成一个庞大的姬姓封国的集团,互为犄角之势,负责监视并阻断荆楚和于越、淮夷结盟,史称“汉阳诸姬”。

而分封于此的姬姓曾国封邑最大,实力雄厚,为安定周室南方起了重要作用。

叶家山墓地出土文物表明,曾国不仅是中原周王朝在南方的代表,享有征伐权力,而且与吴越地区的外交关系也比较密切。早期曾国比楚先进而强盛,并对楚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当曾国在随枣走廊高度繁荣,享有中原精美的青铜器和珍贵的吴越原始青瓷器时,楚国还“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

逐渐明朗的曾随之谜

清代以来,在随州及邻近的京山、襄阳、枣阳、京山、河南新野、桐柏等地都相继发现了曾国铜器。1933年在安徽寿县楚幽王墓中发现了“曾姬无癅壶”,首次确认有姬姓曾国存在,但其地望不详。

1978年夏天,曾侯乙墓的发现发掘,轰动了海内外。

墓中出土青铜器铭文表明墓主为曾侯乙,曾是国名,侯是爵位,乙是墓主人名字,时代为战国早期,公元前433年左右。曾侯乙墓出土各类文物15000余件,创造了先秦墓葬出土文物之最,仅青铜器就有6239件,总重量约10.5吨。65件青铜编钟大气磅礴,九鼎八簋威严庄重。它不仅是中国考古史上的空前发现,也展示了中国古代铸造技术和音乐艺术的辉煌成就,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堪称一座规模宏大的地下文物宝库。在湖北省19件国宝级文物中,曾侯乙墓就出土了9件(套)。

曾侯乙墓当年被评为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它隐藏着一个又一个难解之谜,引起专家学者们的热烈探讨和争论。其中之一,就是“曾随之谜”。

古代文献中不见国名“曾”,却有“缯”、“曾阝”的国名出现,但其地域一在今河南方城一带,一在今山东枣庄东,皆为姒姓。

在文献中,今天随州一带只有姬姓随国,并无曾国。《国语.郑语》云:“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韦昭注:“应、蔡、随、唐,皆姬姓也”。说明随国确为“汉阳诸姬”之一。《左传》说“汉东之国随为大”,并记录了随楚之间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虽然“随国”、“随人”已牢牢锁定在历史典籍之中,但在2012年以前却从未发现或出土过一件随国的文物,因此史学界、考古界都认为随国是一个未解之谜。 曾侯乙墓的发现为破解“曾随之谜”提供了密钥。

文献中未见曾国,却有一个与曾国在姓氏、疆域、年代诸方面均十分吻合的随国,而且,在随国的都城附近,竟然发现了曾国国君和朝臣的墓葬。这一奇特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如曾和随为两国,何以在一地?如曾和随为一国,何以有二名?

1978年,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先生在其撰写的《曾国之谜》中,首倡“曾随合一”说,该学说在学术界逐步得广泛认同。

曾侯乙墓位于随州擂鼓墩,其疆域、国都与随国重合,历史上随国与楚国关系密切,“世有盟誓”,曾侯乙编钟里就有楚惠王赠送的 钟一件。编钟为礼乐重器,一国君王为他国君主铸造“宗彝”目前仅此一例,反映两国关系非同寻常。

1979年随州义地岗墓群出土了春秋中期“周王孙季怠”和“曾大攻尹季怠”铭文铜戈,表明曾国确为姬姓,基本上可以认定曾国就是历史上的随国,曾随是一国两名。

2012年,随州文峰塔墓地出土了一件青铜器——戈,戈表面有清晰的九字铭文:“随大司马献有之行戈”。这把戈和一些刻有“曾”字的青铜器,摆放在一起。这是汉东之地出土的第一件随国铜器,也是目前我国第一次发现的出土随国铜器,为曾随是一国两名的论断又提供了确凿的物证。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随州多处古墓考古挖掘领队黄凤春说,古籍中一国两名的记载很普遍,如“楚”称“荆”,“魏”称“梁”,比比皆是。

并鄂抗楚的汉东大国

就在曾随之谜伴着出土文物而逐渐明朗,曾随合一之说也基本得到学界认同的时候,一批西周早期鄂国公室重器又在随枣走廊横空出世,让专家学者们耳目一新。

在随州城西18公里的安居镇,有一座新石器至东周时期的古城遗址,遗址东北500米处有一座低岗矮坡,名叫羊子山。1976年8月,羊子山农田改造时出土一批青铜器,其中一件铜尊内底铸有铭文“噩侯弟季乍旅彝”。这批青铜器因数量有限,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2007年11月,因犯罪分子盗掘未遂,考古人员在羊子山抢救清理了一座西周早期大墓,墓中出土了一批十分珍贵的青铜重器,计有方鼎、圆鼎、簋、尊、觯、爵、方彝等共27件,铸造精美,且多有铭文。“噩侯乍旅彝”、“噩中乍宝彝”、“噩侯乍厥宝彝”等铭文集中出现,证明羊子山是一处西周早期鄂国公室墓地,同时也说明这一带是鄂国的统治中心,与早期曾国并存于随枣走廊。

文献记载,鄂侯是商的三公之一,又是西周灭纣的功臣,封地宽广,势力雄厚。后来却又率领淮夷反周,侵伐周之南国、东国,从而被周夷王调兵遣将一举攻下鄂都,生俘鄂君御方,招至灭国之灾。

这批青铜器面世之后,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先生专程来随州考察研究,并对随枣走廊地区西周封国问题进行了新的审视。

叶家山墓地的考古发现还说明,曾侯与鄂侯同为西周早期受封的诸侯国,并存于汉东地区,且互为邻邦。周昭王两次涉汉水南征伐楚,曾鄂两国都参加了王师行动,后来鄂国叛周被灭,曾国接管了鄂的部分封地,势力大增,遂成 “汉东大国”,担负起抗楚大任,拱卫周王朝的南方疆土。

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蜗居丹阳的楚国乘时而起,开始了连绵不断的灭国扩张战争。在与楚针锋相对时,随国大夫季梁提出了著名的 “修政而亲兄弟之国”的政治外交主张,即对内修政爱民,对外实行睦邻友好,反对武力称霸。透过曾侯乙墓可以观察到,曾国的国力相当强盛,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文化水平都盛极一时。作为东周王室在南方的代表,它依然保留着自己的独特文化,保持着一代诸侯王的赫赫威仪。曾国国君死后,楚惠王不仅以铭文 钟相赠,楚国的令尹和封君也纷纷前往吊唁,赠送车马陪葬。曾侯乙墓出土遣策记录的就有阳城君、坪夜君、养君等,这些封君都与曾侯乙生前交往极为密切,同时也说明曾国的外交政策很见实效,广交朋友,务实守成。

利国利民的遗址公园

大遗址片区是以重要大遗址为依托,在做好遗址保护和管理工作、确保大遗址安全的基础上,科学展示遗址原貌及其历史文化内涵的公益性展示园区。擂鼓墩、叶家山、义地岗古墓群古遗址、安居古城址及羊子山古墓群,四地距中心城区不到2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建立随州大遗址保护片区,将这些珍贵遗存保护纳入建设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或遗址博物馆,既可以发挥大遗址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动力的重要作用,又可以促进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实现区域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和谐统一。

在我市的大遗址片区建设构想中,将逐步对保护片区涉及的村庄、企事业单位实施搬迁,对直接占压或非文物部门所有的区域实施征地保护。对保护范围实施普探,进一步确定古墓群遗址分布情况,对遗址本体保存现状进行深入评估,对部分自然损坏严重的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建设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叶家山西周曾侯遗址博物馆、鄂国文化考古遗址公园、义地岗考古遗址公园等。

为实现构想,去年5月,省委省政府在随州市三级干部大会和省委省政府支持随州发展现场办公会上对随州大遗址片区建设工作予以肯定与支持,省文化厅已将随州大遗址片区列为“十二五”全省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去年8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来随视察,对随州大遗址片区建设给予了肯定,提出“先行启动项目建设,适时通过国家审批”的意见。

今年初,市长傅振邦带领相关人员,专程拜会了国家文物局有关领导,就随州大遗址片区的建设工作向国家文物局进行了汇报,请求国家文物局在政策、资金、项目上予以支持,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支持随州大遗址片区的申报工作。

3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驻鄂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 《关于将湖北随州列为国家大遗址保护片区规划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并立案。

5月3日,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安居遗址入选,同擂鼓墩古墓群一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重点片区《擂鼓墩古墓群保护规划》的编制已经完成并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曾侯乙墓展示厅设计方案》已在修订和报批之中。《随州市大遗址片区建设总体规划》、《擂鼓墩古墓群保护与展示工程实施方案》、《义地岗古墓群保护规划》、《安居城址及羊子山古墓群保护规划》、《叶家山古墓群、西花园、庙台子遗址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即将编制完成。计划通过近3年的努力,将随州市大遗址片区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以保护宝贵的文化遗产,造福人民大众。

发布人: xineeg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Notice: Part of the content of this site is submitted, published, edited and uploaded by netizens. This site only provides an exchange platform for such works,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their copyright. If you find any works on the website that infringe you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and we will modify or delete them in a timely manner.
网友评论 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所有评论
还没有人对此发表评论!
登陆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