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随州新闻 曾都 正文

随州“圣地车都神韵”建设调查报告

2013
06/01
11:13
2341

随州,一个从省直管市成长起来的中等城市,全省市州中的“小兄弟”。

去年5月,省委、省政府在随州召开现场办公会、三级干部会,赋予随州“建设世界华人谒祖圣地、打造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使命。

随州人用“圣地车都、神韵随州”来凝聚集体梦想,勾勒发展蓝图,明晰发展战略。

在新一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到来之前,5月中下旬,本报报道组带着读者的疑问和期待踏访随州,问计、求教干部群众,探析“圣地车都”的实现路径和现实进展。

市委书记刘晓鸣说,随州梦是特色发展的梦,是与兄弟市州差异发展的梦,是在较薄弱基础上靠“补课”和“突破”追赶的梦。

一问:工业基础较弱,怎样打造专汽之都?

产业作答:草根力量,广阔市场,高位联姻

求解,从车间开始。

走进随州齐星集团机械工业园生产车间,文艺舞台车、专用消防车、多品种房车和招贴着广西、河南媒体的广电转播车一字排开,工人们正在紧张装配作业。“建成专汽之都不是梦!”齐星集团副总经理杨永康带着记者参观。他介绍:“这些车很紧俏,几十万几百万一台,附加值高。你们可能无法想象,30年前的齐星是一个负债80万元、濒临破产的街道自行车小厂,去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随州人敢做梦。”市广电局局长陈德军说,“齐星的第一台电视传播车就是电视台技术人员和齐星公司一起研发的!”

如果说齐星还是城里的“草根”,那么全力机械则是乡里“草根”起家。

湖北全力机械集团董事长聂孝全说,企业发端于随县柳林镇一个铸造铁锅的小厂,而今发展成占地1000亩的汽车配件企业,年生产汽车底盘零部件500万台套,亚洲第一,产品销往美、英、德、法等20多个国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州小五金厂敲敲打打,小作坊改装拼装,虽走过不少弯路,但却为如今勃兴的专汽产业之滥觞。

车行316国道20公里专汽走廊,专汽厂林立,长臂吊车、街头采血车、各色油罐车、平头工程车、大型铲车……目不暇接。

市统计局副局长刘绪东如数家珍:“目前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124家,具备年产各类专用车10万辆、专用车底盘5万辆、汽车车身5万台、车轮600万只生产能力,能生产12大系列62个小类600多个品种的专业车。其中罐式车、环卫车、平头车、钢制车轮、自卸车等产销全国第一。”

专汽市场有多大?

刘晓鸣说,国外专汽与标准汽车之比是4:6,我国专汽还只占10%左右。

市委常委、秘书长涂胜华介绍,全球专用汽车产品有200多个系列5000多个品种,专用车占商用车比重超过60%,而我国专用汽车品种不足2000种,占商用车比重不足30%。

市经信委副主任冯立生说,“随州产业聚集程度、配套能力全国最高,2012年专汽产值282.35亿元,仅占全国7%的市场份额!”

“草根企业经历风雨,抗风险能力较强,但他们不长于对外合作。我们大力推动草根企业家与世界、中国500强企业联姻,高位引进外来优势,做强做大专汽产业。”刘晓鸣说。

楚胜汽车多年销售收入只几千万元,通过与中国500强企业厦门海翼集团合作,厦工楚胜专汽去年销售收入超过6亿元,今年提出了保15亿元、争20亿元销售收入的目标。

随州市市长傅振邦说:“专汽产业大企业看不上,小企业做不来,随州产业集中度高,与兄弟汽车城错位发展,相得益彰。我们正在推进专汽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势头很好。到2020年,专汽产业突破千亿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问:城小乡大,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菇语作答:产业支撑,四化同步

三里岗镇吉祥寺村广场,矗立着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的塑像,这是当地菇农自发出资修建的。

随州香菇,是我省重要出口商品,高峰年创汇4.5亿美元。

我省很多山区都种植香菇,为何随州香菇能成为全国出口之冠?

市商务局局长周峰说,随州香菇产业的历史也是一个梦样传奇。起初农民只是自己种自己吃,鲜的吃不完晒干了吃;还是吃不了,就拿到集市上卖;越卖越远,越卖种的越多;一直卖到广州、深圳,然后自营出口,卖到海外。

裕国菇业公司董事长雷于国回忆:“我30年前第一次拖着半麻袋香菇,挤火车到广州街头,一下子就卖了,赚了37块钱。那个高兴啊!”如今,他的公司年出口创汇4000多万美元。

菇语传奇就是这样写成的:华农大教授把种菇技术教给农民,千家万户种香菇;一批从“提篮叫卖”的小商贩中脱颖而出的草根企业家成立公司加工销售;政府帮助企业出口退税和融资担保,大家接力把香菇做成了出口的“香饽饽”。如今,随州近50万人围着这个产业转,农户家庭一般都种植了3000到5000棒。香菇产业链也在不断拉长,三友食品公司加工韩国人喜欢的香菇粒,裕国菇业为欧美人鼓捣出了香菇罐头,神农生态公司切出了日本人寿司用的香菇丝和东南亚人吃泡面用的香菇粉……

香菇只是随州农产品加工的拳头产品。随州市提出,到2015年,农产品加工作为与专用汽车并驾齐驱的主导产业,总产值要向600亿元的目标迈进。

傅振邦说,随州作为传统农业大市,不能仅仅生产原料,更重要的是把原料转化成具体的产品、品牌,真正形成产品加工价值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产品深加工,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城市,一条生产、销售、加工、出口、服务等完善的产业链条,早已突破了单一产业的性质。围绕着这个链条,实现着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步发展,正在走向产城共荣,城乡一体。”在随州城区工作的余运来,由于家还在随县草店,因此穿梭在城乡之间,行走在香菇生产与龙头企业加工、销售的脉络里,内心感触深刻独特。

吉祥寺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勇说,该村很多村民早已把家搬到集镇或者随州城区,等到香菇种植时节才回农村来生产。

刘晓鸣说:“进一步解放思想,放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强内生动力,随州要四化同步,实现弯道超越。”

三问:炎帝寻根节举办多年,是否就是热之闹之一阵风?

节会作答:提升名气,聚集财气

进入随州城区,一座由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名的《乐都旋风》城市雕塑,凝聚着“圣地乐都”精魂。

20年前,原直管市随州便曾举办炎帝神农文化节,因多种原因,最后归于沉寂。较长时间,炎帝文化一直有“生不如死”的尴尬:炎帝诞生地的影响远不如炎帝驾崩地湖南炎陵的影响。

2009年以来,随州连续举办了4届炎帝寻根节,一届比一届影响大,终于打出了“炎帝故里”的名号。今年,新一届寻根节,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家旅游局、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北省政府联合举办。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传根正在为即将举行的新一届寻根节忙碌。他说,正是因为寻根节在海内外影响越来越大,认同度越来越高,“圣地车都”才进入省级战略。

“随州市连续成功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提升着城市名气,叫响了炎帝品牌,聚集了发展财气!”著名作家熊召政如此评价。

市旅游局副局长冯晓蓉说,寻根节在海外华人中形成良好口碑,如今谒祖线路在台湾已经启动运营。

市招商局局长朱军表示,连续几年寻根节都举办经贸洽谈会,已成为引进项目和资金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陈传根说,海内外华人都有谒祖寻根的观念,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好多客商说,投资随州始祖故里,具有多种意蕴,既是与随州共发展,也是给始祖上香啊!”

编钟,是始祖故里另一张名片。

今年元月,随州将打造中国编钟音乐之都的消息,点燃了随州人和中国音乐人的梦。

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湖北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方石对编钟情有独钟,其博士论文专门研究随州编钟。他说,随州市委、市政府在文化强国感召下打造编钟音乐之都,非常了不起!中国文联副主席、音乐家徐沛东曾为随州授牌“编钟古乐之乡”,获知随州打造中国编钟音乐之都信息,十分兴奋。

傅振邦说,随州在城南新区建设中国编钟音乐之都,围绕编钟文化发展破题,策划建设编钟音乐厅、编钟博物馆,组建编钟演艺团、国家级音乐生产消费平台,建设音乐孵化器等等,目前已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卓尔集团正式签订协议,把城镇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结合起来,用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

随州人说,炎帝故里也好,编钟音乐之都也好,还有大洪山养生天堂也好,随州致力于为海内外民众建设“精神加油站”,让每一个到随州的人,都能汲取精神力量,这才是“圣地”的内涵。

四问:神韵随州到底是什么气质?

书记作答:不服输、敢创新、民生为大

神农之“神”,编钟之“韵”。

刘晓鸣说,代代随州人拓新图强。炎帝始祖尝百草、创农耕、惠民生自不必说。随县在全省率先“大包干”,领农村改革风气之先;随州草根创业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随州菇业源自乡野,致富一方,独步全国。这些都是新时期的“随州符号”。“神韵随州,就是不服输、敢创新、民生为大的精神特质。”

近年来,随州体制机制创新走在全省前列,“大部制”改革效果显著。在新一轮的发展中,他们又启动平安建设大行动、作风整顿大行动、项目建设大行动、洁美家园大行动,努力创造谋发展、惠民生新优势。

要实现梦想,随州面临一个个难题要破解。

随州缺水,是鄂北岗地有名的“旱包子”。

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彭明方曾经在连续大旱期间为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操心不已。他说,未来城市发展中,农民进城是主流,还有外来客到随州投资就业,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将大增。解决水资源问题,要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做文章,开源做增量,随州要配合省里积极推进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争取工程早日开工,引丹江水入随州城区;节流保存量,绝不引进高耗水、高污染企业,保护、节约用好现有水源。“神韵随州,在于民安其居而乐其业!”随州市房产局局长叶小健说,随州将更加努力地打造群众幸福家园。在该市首个建成入住的朝阳廉租房小区,600多户群众入住,交通、教育、生活、医疗等配套设施齐全,非常适宜居住。小区物业费,政府承担70%。

曾都区委书记刘宏业说,“神韵随州,在于民心凝聚。群众安居乐业,有安全感、归属感、尊严感、幸福感!”随州主城区实施以“充分发扬民主、切实改善民生、广泛凝聚民心”为主要内容的“三民”工程,将民主、民生、民心三个方面工作细化为19个项目,向社区下放民政优抚、劳动保障、计生户籍、综合服务4个方面32个公共服务项目,市区两级政府注资3330万元,办事处、社区自筹及社会捐赠1770万元,每个社区都建立了200万元民心公益基金,用于救助群众急需。

宋代诗人黄庭坚咏随州: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

而今,随州,凝神聚韵,魅力彰显。

发布人: xineeg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Notice: Part of the content of this site is submitted, published, edited and uploaded by netizens. This site only provides an exchange platform for such works,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their copyright. If you find any works on the website that infringe you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and we will modify or delete them in a timely manner.
网友评论 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所有评论
还没有人对此发表评论!
登陆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