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城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象征,是对一座城市的最高褒奖。1994年随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功,开启了随州打造历史文化“金名片”的序幕。
“金名片”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重?它对一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怎样的推动作用?随州如何用好这张“金名片”造福于群众?
放大名气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分量到底有多重?谁也无法用具体数字来衡量。
“提起炎帝神农,就想到了随州!”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这样诠释炎帝神农与随州的关系;
“来到炎帝神农故里,与其说是惊喜,不如说是震撼,相信不久的随州一定会名声大振!”央视著名主持人水均益如此赞许随州。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一个个文化元素构成。华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民本思想第一人”季梁、世界“第八大奇迹”曾侯乙编钟……人类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随州文化辉煌灿烂,占有重要一席。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效应是巨大的,它是一个城市深厚文化底蕴的象征,直接或间接对当地的经济建设产生推动作用。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以来,全国各地城市纷纷加入到竞争申报的行列,先后有121座城市获得了认定。时至今日,仍有众多城市竞争申报,这背后,是挡不住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的“强力诱惑”。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作用是显著的,它对提高随州知名度、更好的保护文物、传承文化、发展经济等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2000年随州升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起了一定推动作用。”当年参与申报工作的原随州市文物局副局长、现曾都区政协副主席黄克勇认为。
常年研究随州历史文化的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专家樊友刚从侧面作了一个形象描述。他说,当我们走进全国任何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打开其城市接待宣传册或城市宣传片,写在开篇位置的,几乎都是“某某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样位置的这样一句话,足以凸显了“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在城市推介中的巨大品牌效应。
连续五年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成功举办编钟文化节……我市通过举办系列节庆活动,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不断放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效应,收获了人气与名气。
聚敛财气 文化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经济活。
在不久前举行的癸巳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经贸洽谈会上,我市现场签约项目111个,投资总额519.8亿元,其中合同金额282亿元,协议金额237.8亿元。投资领域涉及汽车及零部件、农业产业化、电子、生物科技、旅游、综合物流、建材、风力发电等产业。
巧借一张张世界级历史文化名片,我市大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历史文化名城的潜在效应不断得到发挥。炎帝神农、曾侯乙编钟等一张张世界级历史文化名片,正逐渐成为我市扩大开放、吸引投资、做强产业的“金名片”,构筑人才、资金、项目洼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获批后,国家住建部先后划拨1000余万元,支持随州城区草店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未来,随着名城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市还将获得更多的国家项目资金支持,这对还原随州历史文化风貌、夯实城市文化底蕴和推动城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推进文化与旅游完美结合。我市舍得投资,大手笔建设随州博物馆、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大洪山风景区等旅游项目,深入挖掘编钟文化、炎帝文化、佛教文化、新四军红色文化等随州文化。一拨拨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游览景区时,感受到随州厚重而灿烂的文化。2012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2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3.95亿元,文化旅游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在随州城区,随处可见以“炎帝”、“神农”、“烈山”等随州历史文化符号命名的餐饮酒店、旅行社、房产项目等商贸机构,以及道路、公园等公共设施,凸显了浓烈的地域文化特色。黄克勇认为,商家巧打文化牌,看重的是随州历史文化的“金字招牌”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随州,厚重的历史文化正成为城市经营和城市竞争最强有力的“吆喝”。
可以欣喜的看到,随着名城保护和文化挖掘的不断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子招牌”将为随州注入持续的发展动力。
夯实底蕴 于丹来随作“中国智慧讲坛”、余秋雨纵论城市文化、王蒙畅谈中国传统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多文化大家来随“谈文化”,古老随州一次次接受现代文化的洗礼。
建设文化随州,市委市政府高端定位,提出“以文兴业,以文塑城”理念,名城保护坚持做“加法”,涵养城市文脉,建设神韵随州,夯实文化底蕴。投入巨资,建设神农公园、文化公园等一批民生工程,巧妙融合了炎帝文化、季梁文化、民间传说等文化因素;乐都旋风、市标鹿鹤、炎帝神农像等城市雕塑,诠释着随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提高了城市建设档次和城市品味,古城随州展示新魅力。
《文化随州》系列丛书出版,电影《凤舞天下》在随拍摄、《聂隐娘》来随取景,央视《走遍中国 随州专辑》5集联播,《编钟敲起来》、《炎帝大歌》等为随州量身定制的文化作品久经传唱;“重走神农路·寻根鄂湘行”大型连线采访、两岸五地采集圣火等活动,让炎帝文化、编钟文化等璀璨的随州文化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古老厚重的随州历史文化不断注入新内涵。
文化品位的提升,直接带动着城市品位的提升。在炎帝文化、红色文化等熏陶下,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不断取得实效,城市居民素养不断得到提升,“百姓电工”左光满、“抗旱支书”张小林、“公路孝女”王何林等构成璀璨的“随州群星”现象,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逐渐形成。
著名歌手谭晶在参加今年寻根节时说,随州的自然生态非常好,空气也很清新,从车上远远地看到随州城区,小城非常美丽。中法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胡其楠今年再次参加寻根节时直言,时隔四年再次来随,随州的变化天翻地覆,随州人热情待客,素质高……这些,是文化随州建设产生的巨大效应。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效应还在不断释放,厚重丰富的文化因子,将成为文化、智慧、文明、幸福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