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下午,随着考古工作者将M111墓坑中的文物一一取出,并送至随州博物馆,持续近4个月的叶家山墓群二期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基本结束。自2011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叶家山墓地分两期发掘西周早期墓葬139座、马坑7座,出土文物1700余件。系列重大发现令学术界震惊,专家认为,这是中国21世纪考古的重大发现,其学术价值不逊于曾侯乙墓。
叶家山墓地的墓葬等级高、数量多、保存完好,出土文物丰富、珍贵稀有,墓葬排列有规划,是西周早期曾侯的家族墓地。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的诸多重大发现,或改写西周史及湖北、随州地方史。M65与M111两座墓葬中出土文物的铭文确证叶家山墓地埋藏了2位曾侯。叶家山墓地的发现为解答曾国的历史、曾随之谜等重要待解谜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家山墓地考古总领队黄凤春这样阐释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的重大意义:“使我们首次发现了关于西周早期的曾国,在曾侯乙墓的基础上,几乎把曾国历史向前推进了500余年;第二个是我们进一步确认了在西周早期,曾国和鄂国是同时并立的两个国家;第三个方面是,使我们获得了一大批西周早期的原始瓷器、青铜器以及陶器,对于建立汉水以东地区的西周早期的年代学序列,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十大重要发现:
一、首次发现西周初5件套编钟。这组出土于M111墓的编钟,由一件 钟和4件甬钟组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周时期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数量最多的编钟。它比曾侯乙编钟早500年,距今约3000年。专家认为这组编钟能发9个音,可以演奏,但没有人工调音的设计,反映了西周早期编钟的原始形态。这组编钟对于研究编钟的起源、西周的音乐制度、音乐史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首次在南方地区发现西周马坑。M111墓的马坑随葬马匹多达10匹,据专家判断,马坑内均为成年公马,最大14岁,最小5岁,平均身高1.37米,品种应来自于中原地区,不仅彰显墓主人经济实力雄厚,也显示西周时期曾国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之广泛。
三、青铜器上发现大量铭文。在一期考古发掘的青铜器上发现铭文400多字,二期发掘出土的青铜器铭文预计将超过一期。其中M65和M111中出土带有“曾侯”铭文的青铜器,不仅显示墓地国属应属西周早期曾国,且说明该墓地至少有两位曾侯。通过对青铜器铭文的清理和解读,可以让我们了解曾国曾经发生了什么事情,曾侯有怎样的活动;可以让我们知道3000年前有哪些人前来为曾侯送丧,他们与曾国、曾侯有什么关系等等。
四、发现首件西周时期彩绘铜器。出土于M28墓的高约40厘米的橄榄形铜壶,壶身没有铜器花纹的部分绘有红色漆彩。专家称,西周彩绘青铜器的发现,填补了历史空缺,对于研究西周审美观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五、发现象征权力的虎型铜钺。M65墓中出土了一件虎型铜钺。这种虎型铜钺目前在全国不超过3件,是权力的象征,是高级的礼仪之器,象征着周王朝将守卫南土的权力授予曾国国君。这件虎型铜钺是曾国国君的权杖,制作特别精致,为确定周王朝的南土疆界找到了新的依据。
六、发现大量原始瓷器。原始瓷器的产地是学术界存在分歧的问题之一。原始瓷器过去在湖北发现不多,且器类单一。大量成熟、品类齐全的原始瓷器出现于叶家山墓地,将成为学术界探讨的重要物证,或有望解开原始瓷器的产地谜团。
七、发现首件西周早期漆木器。出土于M28墓的高约15厘米、直径约8厘米的漆木豆,是首次出土的西周早期的有形漆木器(其他发现多为漆器痕迹)。它将漆木器的历史提前了数百年,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八、首次发现西周青铜双面人像。在M111墓中出土一件保存完好的青铜双面人像,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首件西周时期青铜双面人像。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称,从形制上看,这个青铜人面像与早前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人面青铜面具”在面部特征方面类似。黄凤春研究员认为,青铜双面人像或是马车上的饰件。
九、叶家山墓地呈现多种文化元素。包括青铜器的组合、青铜器的器形、花纹以及棺椁的制作等,有典型的周文化的特点。除此之外,一期考古发现17个不同的族徽,体现出浓厚的商文化;原始瓷器体现吴越文化;另外还有巴蜀文化和草原文化。对研究曾与周边其他一些国家的关系,以及曾国的历史有重要意义。
十、发现大量兵器,显示曾侯尚武。在叶家山诸多墓葬中,均发现有兵器陪葬,说明当时武文化的繁荣昌盛。如M111墓南边的二层台上,戈、矛、戟、弓箭、盾牌有序摆放,尖朝东边。幕壁四周已腐朽的盾,形成了一层“盾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