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张士元通过对随州出土的编钟系列青铜器文化的长期研究,昨日在随揭开了编钟文化的神秘面纱——是中华民族源文化的星象文化。
著名学者、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士元先生参加了2013年炎帝故里寻根节的有关活动后,对以编钟为中心的文物进行深入考证,结合多年研究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的成果,突破过去人们对编钟的研究仅停留于音乐艺术、纯文物的局限,用最新的理念诠释了编钟构造的文化内涵,论证编钟不仅仅是乐器,与2012年发现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8000年前的 “五孔笛”和 “七孔笛”一样,编钟的源文化也是星象文化;并且破译出 钟的文化理念,认为与此前河南濮阳龙虎坑遗址出土的6500年的贝壳星象图案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源文化的星象文化。由此,将随州编钟学术研究成果创意上升到中华民族源文化的高度——“编钟星象文化”。
张士元先生在随州近2个月的时间里,在权威专家的赞同支持下,破译出了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等多件青铜器物和其它器物上,集中以"旋纹"、"太阳飞鸟"、"生命之树"等图案展示的内涵。这些图案纹饰体现了古人类对天体、对星象、对太阳崇拜形成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积淀上万年的原始文明、原始文化的哲学观念一一尽现。而且在考证过程中,惊奇地发现,现代科学家用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的几千亿星系运行所形成的星云图案竟然与中华民族源文化--编钟星象文化的“旋纹”图案惊奇地相同!
张士元先生曾成功地将黄河 “乾坤湾”文化、“山戎文化”列入国家文化开发项目。为此,张士元先生建议,将“编钟星象文化”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共同申报国家开发项目,建设中国“编钟星象文化”博物馆以及配套旅游文化设施。
据悉,随州民建已将张士元先生建议拟作提案提交,推广"编钟星象文化",增强随州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