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由随州市教育局开展的“心系寒门学子,放飞青春梦想”扶贫助学活动,以及本报联合社会爱心企业等开展的 “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共同举行了一个简短而又隆重的助学金发放仪式,现场捐助50余名寒门学子,扶持他们的求学梦想。
爱心企业助力圆梦行动
当天助学活动中,市教育局根据各地各校扶贫助学申请审核确定了40名优秀贫困大学生,每人一次性捐助3000元。此外,几家爱心企业大力参与,择选部分特困大学生进行重点资助。爱心企业和政府共同行动,圆贫困学子大学梦,也成为此次助学活动的一大亮点。
在随州日报、随网、随州论坛等开展的“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中,随州市曾都区金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特别出资5万元慈善爱心基金,对刘海龙、曾雪妮、刘云才、石煜硕、孙小双、桂莎莎、周梦禹、周洪昌、杨根、雷博文等10名家境特别困难的大学生每人5000元资助。
“资助名额有限,可报名的寒门学子很多。政府力量帮扶范围较广,但资助力量有限,爱心企业慷慨解囊重点帮扶特困学子,让助学行动更有效。”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对社会各界参与爱心助学表示感谢。采访中,参与助学的爱心企业均表示,以后还会继续关心支持“助学助困”活动,爱心公益回馈社会。
多热心人关注贫困学子
7月中旬本报刊发“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以后,不少热心读者打来电话,咨询并表示参与爱心助学的意愿。除了爱心企业的加盟,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以个人的名义加入到爱心助学行动中来。
让每笔善款都能够用到实处,让更多的贫困学子得到资助。今年扶贫助学活动中,市教育局还组织对部分贫困学子家庭进行走访调查,并通过媒体报道了部分特困优秀学子的学习生活,让更多普通市民能够近距离的了解助学活动。
“每年有很多匿名人士参与助学……”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万宝岑介绍,每年爱心助学活动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社会反响都很强烈,各种求助、捐赠咨询电话不断。当天助学金发放仪式上,有两位匿名网友送达的两笔定向捐款,也分别送到了两位特困学子手中。
搭建平台鼓励社会参与
在开展助学行动的同时,我市不断完善助学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宽扶贫助学的筹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小额助学资金,拓宽助学领域,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完善助学长效机制。
随州市资助中心联合随州志愿网创办 “随州星火助学网”,并拟定《随州市“星火助学网”管理暂行办法》,发挥网站功能,发布国家资助、社会捐助、结对资助、办学捐赠等相关信息,增强扶贫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搭建爱心人士与贫困学子的助学平台。同时,为了把“星火助学网”建设成为全市扶贫助学的绿色通道,拟在全市范围开展贫困生调查摸底活动,并组建随州市助学志愿者团队。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呼吁,积极动员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建立爱心助学基金,凝聚社会之力,帮助更多寒门学子顺利入学,“希望有更多爱心市民参与,为助学献出一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