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随城,公园广场多姿多彩,林荫大道绿意盎然,游园绿地遍布城区、“一湖两岸”风光迤逦、庭院小区花香四溢……俨然一幅天蓝、水碧、城绿、景美的山水园林画卷。
一直以来,我市坚持“生态立市”,建设“圣地车都、神韵随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高起点设计、大手笔建设、精细化管理,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6.67%、31.42%和 9.06平方米,均超过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两岸新城、春光明媚、一湖碧水、桃李盛开、风光旖旎,从某些标准看是全国风景最好的城市之一。”省委书记李鸿忠曾这样评价随州。
绿色,让城市美起来
绿色是城市的生命,也是园林城市的核心。
半边山水半边城,是随州真实写照,秀美的生态园林环境也是随州的骄傲。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园林城市,成为随州致力奋斗的目标。
2009年,我市顺利实现了省级园林城市目标。2011年,市委市政府再次发出动员令,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让城市更绿、更美、更宜居。三年来,我市重新修编城市规划,依法划定城市绿线、蓝线、紫线,依规指导创建。
拆墙透绿、扩地增绿、见缝插绿,是我市推动城市绿化建设的有力举措。道路绿地、公园绿地、住宅小区绿地、生产绿地等各类绿地建设方兴未艾。
今年,我市还端出“创园”迎检的“大盘子”,高标准谋划50项绿化建设项目,由市四大家领导包保,大大提升了城市绿量和绿化品位。市委市政府也多次要求,集中精力,抢抓季节,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确保顺利通过考核。
“满城挖,到满城绿,最后人人夸!”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督办会上,副市长袁善谋如是说。
今年,我市着重对“两场”(明珠广场、博物馆广场)、“两路”(迎宾大道、季梁大道)、“两岸”(白云湖两岸)、“四园”(神农公园、白云公园、随州文化公园、回龙寺公园)实施了功能改造和绿化建设,因地制宜建造街头小游园和绿色节点,实施林荫添绿。目前,50项工程已完成了95%,为创园打下了坚实基础。
绿色,让生活乐起来
创园效果怎么样,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神农公园是老城区重要的市民休闲场所。今年,我市立足于展示随州历史文化,满足市民需求,对公园水电、绿化、桥梁等进行改造。许多老人赞不绝口:公园增加了许多花草和活动空间,道路也规范了,环境好了很多。
神农公园改造只是创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建设众多公园绿地,让市民推窗见绿。相继建成了解放路小广场、白云大坝小游园、烈山大道小游园……城区市民每出行500米,就看到不小于1500平方米的街头广场、游园、小绿地和林荫停车场,尽享“绿色福利”。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达73.04%。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重要的不是‘夺牌子’,重要的是为民创建,目标是建设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态环境。”市园林局局长魏强说。
是的,绿色廊道让绿色一路伴车行,绿色社区、绿色家园形成了处处生机、满城皆绿的效果,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更直接的园林绿化成果。目前,城区庭院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单位、小区创建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居住小区分别达到总数的70.9%和64.8%,城区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达到96.2%。
“绿色多了,城市越来越美丽,让我们每天都有个好心情!”提起这几年的城市变化,市民们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悦和惬意。
绿色,让名气响起来
徜徉在随州城区,感受到的是水清了、城美了,变得更加宜居。秀美的园林生态,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名气。
今年5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3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随州位列“全国生态城市竞争力排行榜”第四,仅次于澳门、香港、南昌。
城市因水而活,白云湖则是随州的灵气所在。白云湖两岸,春天百花盛开,夏日绿树成荫,秋季银杏金黄,冬天梅花绽放。在任何一处亲水景观,你都可以看到,岸上树木葱茏、水面碧波荡漾。白云湖两岸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被国家住建部授予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每年寻根节,生态园林随州给来随拜谒始祖的嘉宾留下了深刻影响。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说,随州城市建设有品位,有内涵。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会长、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表示,随州山川秀美,高楼林立,城市建设让人震撼……
城市园林建设长足发展、市政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些举措,整体提升了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了随州名气。不少省内外、国内外客商慕名而来考察洽谈,聚集了人气。
随着广场、公园、绿地建设的快速推进,随州还广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公园文化”日益深入人心。现在,一到晚上,公园、街头小游园内跳舞、唱歌、锻炼的市民成群结队,尽享绿色福利。
未来三年,我市将以 “双百”(百万人口、百平方公里)城市为目标,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功能互补的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新格局,致力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气更新、城更美的“神韵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