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 5月1日起,由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环境保护部四部委联合发布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开始正式实施。一个多月过去了,新规实施中有哪些问题备受市民关注?普通市民进行车辆报废具体应该怎样做?有关部门如何监管报废汽车?近日,随州日报记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访。
新规:“15年报废年限”变为“60万行驶里程”
据随州市交警支队介绍,新规中明确指出,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大型非营运轿车,轮式专用机械车无使用年限限制。我们平时所称的私家车即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原来以15年时间为标准进行报废的要求已经被废除。现在提倡的是,车辆达到60万公里的里程数后“引导报废”。如此,按照规定,只要车辆按时参加审验且审验合格,年检时机动车各项安全性能及排放达到标准,那么用了15年的车子依然可以上路行驶。
记者估算了一下,如果一辆私家车按每年行驶2万公里的路程计算,在被取消报废年限后,该车能够行驶30年,这与之前15年的报废年限相比,车子的使用时间翻了一番。
“不过,这个60万公里也是个参考‘退休值’。要是有私家车在检验时达不到上路要求,过不了年检,那么就算没到‘引导报废’的公里数,也是不能够上路的。”交警部门工作人员补充道。
与旧规定相比,新规提出了一个较为严格的强制报废标准:在检验有效期满后,连续3个机动车检验周期内未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车应当强制报废。
态度: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我老公基本出门就开车,一年最多跑2万公里,15年最多就是30万公里,如果保养好的话,跑30万公里车况基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报废当然是太可惜了。”私家车主陈女士对于新规中私家车行驶60万公里引导报废的规定很赞同,认为较以前相比人性化些。
市民张先生对此并不感冒。“现在汽车更新换代这么快,大家换车的频率也比以前提高了,我身边的朋友很少有一辆车开几年的。”张先生说,车开的时间越长,费用也就越高,这样算起来开“高龄车”并不划算,因此他感觉15年的规定和60万公里的规定对他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也有市民认为新规过于宽松,担心带来交通安全问题,“一些低档车型很容易调整行驶里程,一些私家车主甚至更换里程表,很难进行监管。过于宽泛的强制报废标准,将令进入二手车市场上交易的车辆存在安全隐患。”
现状:主动“报废”不容易
“目前,我市汽车保有量为65366台,理论报废汽车892台,但只有三分之一的汽车被市拆解中心回收拆解,其他的汽车有一半是到了报废期仍在使用或没有报废,另一半是被个体收购店私自非法拆解。”市商务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说,主动前来报废的车辆大多是公交车和正规运输企业的车辆,而私家车主的主动报废汽车意识不强,使大量本应报废的汽车没有按规定交售给正规回收拆解企业,而是临近报废时被高价收购,流入二手车市场,或者经过拆解、拼装、翻新后出售到农村和边远地区超期行驶。
采访中,一些车主告诉记者,按照规定对车辆合理报废是件好事,但是现实中推行起来却并不容易。要想调动车主车辆报废的积极性,国家应该给予必要的补贴。
今年已经50多岁的老赵告诉记者,他从年轻时候就开始跑运输,几十年来买卖过好几辆面包和皮卡。提及这些老车的去向,老赵说,基本上都卖了,“有的车我开了七八年,也有的开了十年以上,这些车都被我低价卖出去了”。为什么不找回收公司进行车辆报废?老赵说,主要是价钱问题,报废给不了几个钱,但是当二手车卖至少都能卖个万八千的。
部门:联合管理规范回收
一些车辆到了报废年限便会“疾病”缠身,操作灵活性、稳定性、制动性能等大大降低,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另外报废车如果没有得到规范的回收处理,还会给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市商务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随州已出台了报废汽车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由市商务局牵头,联合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组成工作专班,进行了几个月的专项整治。六部门按照“立足源头、依法严管、标本兼治、长效治理”的原则,严厉查处非法回收拆解和倒卖报废汽车、利用报废汽车总成拼装车、驾驶报废汽车或拼装车上路行驶等违法行为,整顿违法违规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二手车交易市场、汽车维修企业,曝光违法违规的企业,力争使非法回收拆解和倒卖报废、拼装车等违法违规行为得到遏制。同时,探索长效监管机制,以促进我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秩序的根本好转。
市交警支队表示,公安机关将进一步严格车管所源头管理、加大路面打击力度,加强与商务、交通、工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联合依法整治报废车辆,依法坚决打击非法拼装、交易报废车行为,严格对报废车回收企业管理,希望广大市民支持、配合报废机动车管理工作。对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要尽快到当地车管部门申请注销登记,并送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解体;对使用者和交通参与者来说,不购买、不使用、不乘坐报废车,同时要积极向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举报驾驶报废车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