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内河穿城而过,昔日的绕城河流见证了随州的成长,如今的内河也不再流着灵动的溪水。17日,记者从随州市领导调研督办东护城河治理工程中获悉,市政府将东护城河治理纳入随州历史名城保护子项目,拟投资9.12亿元大手笔改造东护城河,2015年改造完成后穿城而过的河流将重现昔日的清水长流。
市民回忆昔日清水长流
19日上午8时许,记者穿过东关小吃一条街,来到东护城河上的一座小桥,河道最窄处有3米宽,最宽处有15米。尽管河床已是杂草丛生,但仍能想象得到昔日东护城河细水长流、小桥人家的美景。
护城河位于随州主城区中部,整个内河成琵琶形,为元代所筑,护城河自古引花溪河水,分东、西护城河,绕城一周,最后注入府河。
“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刚参加工作时,家门口的这条河还是清水长流,小时候经常吃河里的鱼虾。”原丝织总厂退休职工杨先生感叹道。一旁坐着乘凉的刘大爷也应和着:“对呀!八十年代之前河水挺清凉的,坐在河边乘凉,一阵凉风吹来,挺舒服的。”
家住东关小学旁的李先生,回忆起儿时在东护城河游玩的情景,仍一脸的自豪,“那时的水很干净,大人们在河边洗衣,我们小娃子就在河里戏水、捉鱼虾。”
东护城河作为城区内河的一个分支,北起铁树社区,南止于草店子街齐星公司,在齐星桥处与西护城河汇合,穿越汉东路、解放路、烈山大道3条城市主干道,解放路市场、东濠小吃街、铁树社区等区域,全长2980米。
当得知市政准备大手笔改造东护城河时,正坐在河边家门口摇扇子的李大爷高兴地说,终于盼到这一天了,龙须沟就要变成清水河了。
如今现状见证着随州的历史
穿过近圣门街,沿着东护城河行走,浑浊的污水从下水管道流出,一阵阵臭味扑鼻而来,河对岸住户的窗户几乎都是紧闭的。“哎,这条河我是看着它一年一年被污染,越来越脏,到最后都成了垃圾池,夏天一阵凉风吹来本来是很凉爽的,却带来了阵阵臭味,傍晚想乘凉却只能喂蚊子了。”提起家门口的小河流,周边居民连连摇头。“真希望能早日治理好,至少夏天坐在家门口乘凉可以不用怕被成群的蚊子叮咬,也不用再闻异味过日子了。”
记者一路走过来,听老住户讲起了昔日的东护城河。“上世纪70年代初期,河水还是清的,进入80年代后城区人口越来越多,沿河住户习惯性把垃圾丢在河边。随着垃圾的增多,有的人就直接把垃圾扔到河里,河道就被淤泥堵塞了,曾经的清水长流变成了污水横流。”退休老职工刘先生回忆着自己对护城河的见证。
据悉,东护城河沿线共有5万余户居民,若治理完成,可达到雨污分流、清水长流、道路畅通,绿树成荫、公园湖水景美如画的效果,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未来规划四大工程扮靓护城河
截污工程、引水工程、阶梯水面工程、景观文化工程是东护城河治理的四大工程,根据规划,截污工程将对河床清淤、硬化、绿化,在河床两侧铺设截污干管;引水工程拟从白云湖引水,形成从白云湖湖水倒灌花溪河→青护城河→东护城河→白云湖的循环水;阶梯水面工程计划两侧滨水在河底布置生态驳岸,建设5处挡水构筑物,分段截水形成五级水面;景观文化工程将结合护城河整治恢复历史文化街区与建筑,并将两岸5米人行道硬化、绿化、安装栏杆、路灯、公厕,局部地段建设小游园、小广场。
为打造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特色,还原古城风貌,让市民在城中沿河游玩、休憩、购物、观光,从汉东路至东、西护城河交汇处长530米的河道将打造古城特色带;从汉东路至聚玉街段河道长820米打造市民休闲带;从解放路至聚玉街段长246米河道打造仿古风貌带,展现汉东古国商贾云集、古朴繁华的古城风貌。
市住建委市政建设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王道权介绍,工程计划8月启动东护城河(烈山大道至时代广场段)工程建设,年底前烈山大道至时代广场段治理工程竣工;到2015年将完成青护城河至烈山大道段工程建设及园林、文化景观建设,恢复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并完成从 水河引水工程建设,确保东、西护城河和青护城河清水长流。